
📌首先:什麼是毛利?
白話一句話:
毛利就是:「你賣東西賺的錢」扣掉「東西本身的成本」後,還剩多少。毛利 ≠ 淨利,請醒醒!
用公式跟你說👇
- 毛利(Gross Profit) = 銷貨收入 − 銷貨成本
- 毛利率(%) = 毛利 ÷ 銷貨收入 × 100%
👉 簡單來說,賣一杯咖啡 100 元、咖啡豆成本 30 元 → 毛利是 70 元,毛利率是 70%
看起來很爽對吧?
但你有沒有想過,你賺的這 70 元裡,還要拿去付:
- 員工薪水
- 店租
- 行銷費
- 水電費
- 系統工具費用
- 折舊
➡ 所以毛利「只是」第一層的獲利,不是全部的獲利。
🚨毛利迷思1:毛利高=公司體質好?
NOPE。毛利只是營收的皮膚,看起來白皙不代表身體沒病。
來看看這個經典場景👇:
「我賣一個課程毛利 90%,都不用成本耶!」
但你行銷燒 30 萬、客服人力 10 萬、平台抽成 15%,
還沒開始賣你就先噴掉 50 萬。
賣完才發現根本沒賺,還倒貼時間成本。
👉 所以毛利高,不代表淨利高;毛利好,不代表現金多!
🚨毛利迷思2:毛利高就能撐得久?
也不一定。現金流才是撐下去的關鍵。
你可能賣得多、毛利高,但只要回收期很長,還是會爆。比方說👇:
- 設計接案公司,案子一筆上百萬,毛利 60% 看起來很屌,但收款要 90 天。
- 你前面已經先付掉設計師費用+辦公室租金,帳上是賺,但現金是負的。
➡ 你如果沒管好現金週轉,下一筆訂單還沒簽完,你就先掛了。
🚨毛利迷思3:毛利沒變=公司沒問題?
也錯。毛利「穩定」並不代表你賺得一樣多。
我們來拆一下:
同樣毛利率,利潤可能很不一樣:
3月
收入 100萬
成本 40萬
毛利率 60%
毛利金額 60萬
4月
收入 80萬
成本 32萬
毛利率 60%
毛利金額 48萬
👉 表面上毛利率都一樣,實際上毛利少了 12 萬。
➡ 你再不去注意為什麼業績下滑、為什麼轉換率掉了,只盯著「毛利率沒變」,只會越陷越深。
🧠你應該關注什麼?
說人話就是:不要只看毛利率,要一起看這些指標👇
- 毛利 = 賺多少錢 ‼️看絕對值,不只是比例
- 淨利 = 毛利−營業費用 ‼️看真正留下多少錢
- 現金流入 = 實際進帳現金‼️再高毛利也沒用,收不到錢就掛
- 固定費用占比 = 成本壓力來源‼️要知道錢花去哪了
💣用個故事警醒一下
🧑🎤阿明是設計師,接案 10 萬案子毛利 70%,他覺得自己超會賺。
但每次為了拿到案子,都要參加 3 次簡報+提案+免費打樣,案子還可能拖款、改版 5 次。
結果真正能留在口袋的錢,只剩可憐的 20%。
他以為自己是毛利王,實際上是工時奴。
🧾總結:毛利不是你的終點站,而是起跑點!
毛利可以漂亮,但真正讓公司活下來的是:- 毛利 ➕ 控制費用 ➕ 現金收得進來
- 檢視整體獲利結構
- 不要只是追著「看起來好看的指標」跑
➡ 你不是報表玩家,你是創業者。所以,不只看數字,要懂數字背後的故事。
👉用HAO!計看懂「你的財務Inbody」
📸HAO!計 讓你拍照直接產出報表!
📊HAO!計 報表+圖表呈現,讓你一目了然!
🤖HAO!計 財務分析,讓你更快掌握財務痛點!
📍立即體驗HAO!計 : https://forms.gle/TzA7ew6c5vYaD5zv7